娘加先是青海省藏医院制剂科副主任,自2009年从青海大学藏药专业毕业后,便进入省藏医院制剂科,开启他的藏药制剂研究和实践生涯。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主管药师,再到如今的青海高原工匠,15年来,他扎根技术生产一线,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致力提升藏药制剂服务能力,推动我省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藏药专业不仅有趣,而且技术含量很高。”娘加先说,大学期间真正开始学习这个专业后,才明白藏药专业的深意所在,不仅要学医问药、治病救人,更要学有所成、回报社会,为每一位患者当好安全用药的守护者。
娘加先所在的省藏医院藏药制剂中心,设有22种藏药剂型生产线,365种藏药制剂品种,年生产能力达200吨,是我省最大的藏药制剂药品生产基地。走进生产间,浓郁的藏药香气扑鼻而来,多台现代化机器正发挥着作用,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多年来,随着中藏医药的发展,藏药走出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迈进。
配方岗位、采购岗位、炮制岗位……在省藏医院制剂科的前8年,娘加先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他觉得这是一个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他虚心学习生产技能,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儿,短时间内就熟悉了药品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并结合自己大学所学进行思考研究。
“那几年,‘国医大师’尼玛经常来我们制剂室,他根据藏药理论,结合多年炮制经验,亲自指导我们各种藏药炮制技艺。对当时的我来说,可是绝佳的学习机会。”娘加先激动地说:“尼玛老师和蔼可亲,我总是向他提出各种各样关于炮制的问题,而尼玛老师也边思考,边解答,时而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容。”
受尼玛老师启蒙影响,娘加先对《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晶珠本草》等经典藏医药古籍爱不释手,哪怕工作再忙,每日也要精读几页。“他老人家常说,藏医药人一定要养成‘读经典,多临证’的好习惯,临证可以检验所学的知识,而读书能够解决临证所遇到的问题,相辅相成,最终为患者解除病痛。”这也成为娘加先一直谨记于心,见于行动的誓言。
2017年,娘加先走上管理岗位,他拓宽格局和视野,凭借一颗持之以恒的匠心,不断提升技艺、攻坚克难。
“藏药制剂从采药、鉴别、炮制、配料、加工制作、品种鉴定等都有严格的规程。其中,炮制的技艺最为复杂,不同的药材、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药物疗效,是藏医的生命所在,而炮制是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为此,娘加先积极投身到藏药“佐太”炮制工艺规范及辅料标准化研究,中藏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中、藏、蒙、维通用特色药材及炮制方法研究,青海省中藏医制剂能力现状调研及高质量发展等主要科研任务中,研发更多更好的藏药制剂产品,满足患者就医用药需求。
在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娘加先和团队打破技术壁垒,依靠科学技术力量申请球磨机、药材研磨设备、一种便于取放的药物分类存放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例如,发明用电窑煅制藏药红铜灰的炮制方法,采用电窑煅制红铜,提高窑炉产量和产品质量,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强,相较于现有技术,煅烧时间短,能源消耗低,操作者劳动强度低,炮制成品率高,实现藏药制剂传统工艺自动化、智能化;发明一种藏糖拉糖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连接,使得滑块在第一滑动通道内滑动,进而调整两组拉杆之间的距离,提高拉糖机的适用性。
除此之外,娘加先参与完成青海省藏医医疗机构中(藏)药饮片临床应用指南(草案)起草工作,现已在全省院内制剂范围发行该指南,对我省藏药饮片发展影响深远;参与完成青海省中(藏)药饮片纳入医保目录遴选工作,此项工作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了我省藏医医疗机构临床饮片使用;参与完成《青海省医疗机构通用经典名方集》起草工作,积极推进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对医疗机构制剂临床使用古方、名方、验方等进行规范并形成行业标准,组织完成对600余种处方进行筛选、整理工作等。
2022年4月,娘加先主持完成省藏医院制剂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在原有散剂、丸剂、硬胶囊剂、酒剂、颗粒剂等12种基础上,又申请新增加片剂、鼻用制剂、乳膏剂、喷雾剂、糊剂、酊剂、搽剂、耳用制剂、灌肠剂、气雾剂等10种藏药剂型,使制剂生产能力达到22种剂型;主持完成青海省首个医疗机构院内藏药制剂散剂单列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对医疗机构制剂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艺在手,匠在心。”娘加先说,中藏药炮制因材制宜,要严谨执着,更要精益求精,在传承中守正创新,于细微处彰显卓越,他将切实把中藏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更多优质藏药制剂成为惠民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