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28日电 (丁思 艾庆龙)“让人高兴的是,藏医药日渐走出草原,被更多人所了解并为他们解除病痛;但藏医药高层人才青黄不接,青藏高原藏药材濒危等短板也日益显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医医院院长桑老近日接受记者专访,谈及当下甘南藏医药发展,直言“喜忧参半”。
近年来,夏河县藏医医院在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业务拓展、人才梯队、制度建设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6岁学医,入选甘南卫校首届藏医班
在农牧区上学的桑老初中毕业后,1979年,16岁的他考入甘南卫生学校。同年,学校开设首届藏医班,招录10人,成绩优异的他被选入。
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甘南藏医药发展,桑老说,“那时藏医多为寺院‘曼巴扎仓’(意为:医学院)及民间流传,医术高明的医生多为寺院僧人和行走在草原上的赤脚医生,正式纳入国家正规教育体系中的藏医班,这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前卫的。”
起源于青藏高原、距今已有3800多年历史的藏医药学具有独特的形成环境和特产药材,在实践中得到传承与创新。时至今日,藏医学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且科学的医学体系。
图为藏医熏药疗法。
首次系统推广藏医药教学体系,对于甘南州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得知被选入藏医班,医生将成为一辈子的职业,桑老家人认为是“无比光荣的事情”。“藏族人乐善好施,医生是一个能实实在在为别人服务的职业,是做好事、受人尊敬的行业。”他说。
夏河县藏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1月,是继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之后建立的全国第二所、甘肃省第一所公办非营利性藏医医院。毕业后的桑老被分配到该医院工作,人生最美好的15年留在了这里。
此后,甘南卫生学校启动藏医专业常态化招生,招收人数不断增加至20人、40人,如今该校还升格为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招收藏医大专、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80年后,甘南州重视藏医药研究与发展,成立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各县陆续筹建藏医院。
创新传承,从事藏医药38年
在医院工作期间,桑老“回炉深造”,1988年,考入西北民族大学医疗系医疗专业。
“80年代末,相对西医来说,藏医药发展传统且缓慢。”他说,通过研究、比较两个医学体系,从另一种视角来观察藏医药的优劣,“藏医虽是传统医学范畴,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去深究的部分,甚至有些临床方面的诊治是西医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藏医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和治疗慢性疾病上,疗效显著。”
再次系统学习西医,让桑老更加坚定“传承藏医药”的初衷,并努力在兰州学习汉语翻译和写作,将更多藏医药知识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们。
2000年,桑老调入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担任该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从事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整理、临床研究和翻译工作,承担多项关于藏医药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对藏医药理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
期间,他多次前往寺院、医院,拜访僧人、赤脚医生、专家,梳理藏医药的经典理论。他说,以往对于藏医药的理论研究,都是刊发在藏文期刊上,翻译后的藏医药著作也不少,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既学过藏医又学过西医的我,比较注重藏医药藏汉翻译,努力写一些翻译性的文章,虽然微不足道,但初衷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藏医药真实的一面。”
2008年6月,传统医学“藏医药·甘南藏医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藏医药揭开神秘面纱,日渐走出草原。
守正创新,让千年藏医药历久弥新
注定了这辈子与藏医药有着解不开的“情缘”。2015年底,桑老又回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夏河县藏医院院长。近年来,该院在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业务拓展、人才梯队、制度建设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医院“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11月中旬,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藏医医院,门诊楼一楼取药室内整齐排放着各种剂型的藏药,等候取药的藏族民众在窗口排起了队。该院现设有藏医综合内科、藏医药浴科、藏医外治科、藏药制剂科和放射、心电图、B超、检验等现代辅助诊断科室。
来自夏河县科才镇赞布宁村的74岁旦正吉躺在病床上休息,结束药浴诊疗的她手捻着佛珠。一辈子都在吃藏药的她告诉记者:“十几天前腿摔伤了,来医院住了一周,恢复得很好了,以前看病都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现在医院条件很好也方便。”
2018年,“藏医药浴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藏医药蜚声海内外。
“以前来看藏医的,90%都是藏族人。现在前来就诊的汉族、回族、蒙古族患者增多,尤其是每年夏季旅游旺季,不少外国人也慕名前来。尤其是药浴,一床难求。”看到藏药能为更多人解除痛苦,让桑老很是“欣喜”。
但与此同时,桑老又有所“忧”。他告诉记者,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藏医医生在青藏高原上采集动植物等天然药材,按古方制药。青藏高原藏药材生长周期长,随着藏医药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少珍贵的藏药材濒临灭绝。
每年6月中旬到7月底,当地进入藏药采药季,医院都会组织医护人员采摘药材。为了采集到药性高、品质好的藏药材,他们常常先坐车,再徒步几小时,一般都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饿了渴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
“以前去采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采集到很多药材,但是现在一天都采集不到多少了,藏药材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桑老说,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藏药材都有着两到三年的生长期,有的甚至更长。
还让桑老感到“忧愁”的是,藏药从药材到成品,需要经过清洗、晾晒、筛选、炮制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或标准。但如今市场上很多的藏药生产量很大,对于其配方的药材是否齐全、炮制是否规范有待商榷。
近年来,甘南州发布多项举措促进藏药发展。尤其是突出藏药材大品种培育,做优藏药材种植产业。扩大成熟药材品种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强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与驯化等举措。
甘南州、县两级藏医院年诊疗人次从2005年的16万人次,增加到目前近50万人次,藏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对于目前藏医药人才青黄不接、传承发展不足,很多行之有效的藏医药疗法和药方濒临灭绝,桑老建议,“守正创新,遵循古法,藏医药发展才能历久弥新。”
夏河县藏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1月,是继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之后建立的全国第二所、甘肃省第一所公办非营利性藏医医院。毕业后的桑老被分配到该医院工作,人生最美好的15年留在了这里。
此后,甘南卫生学校启动藏医专业常态化招生,招收人数不断增加至20人、40人,如今该校还升格为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招收藏医大专、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80年后,甘南州重视藏医药研究与发展,成立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各县陆续筹建藏医院。
创新传承,从事藏医药38年
在医院工作期间,桑老“回炉深造”,1988年,考入西北民族大学医疗系医疗专业。
“80年代末,相对西医来说,藏医药发展传统且缓慢。”他说,通过研究、比较两个医学体系,从另一种视角来观察藏医药的优劣,“藏医虽是传统医学范畴,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去深究的部分,甚至有些临床方面的诊治是西医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藏医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和治疗慢性疾病上,疗效显著。”
再次系统学习西医,让桑老更加坚定“传承藏医药”的初衷,并努力在兰州学习汉语翻译和写作,将更多藏医药知识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们。
2000年,桑老调入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担任该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从事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整理、临床研究和翻译工作,承担多项关于藏医药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对藏医药理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
期间,他多次前往寺院、医院,拜访僧人、赤脚医生、专家,梳理藏医药的经典理论。他说,以往对于藏医药的理论研究,都是刊发在藏文期刊上,翻译后的藏医药著作也不少,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既学过藏医又学过西医的我,比较注重藏医药藏汉翻译,努力写一些翻译性的文章,虽然微不足道,但初衷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藏医药真实的一面。”
2008年6月,传统医学“藏医药·甘南藏医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藏医药揭开神秘面纱,日渐走出草原。
守正创新,让千年藏医药历久弥新
注定了这辈子与藏医药有着解不开的“情缘”。2015年底,桑老又回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夏河县藏医院院长。近年来,该院在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业务拓展、人才梯队、制度建设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医院“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11月中旬,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藏医医院,门诊楼一楼取药室内整齐排放着各种剂型的藏药,等候取药的藏族民众在窗口排起了队。该院现设有藏医综合内科、藏医药浴科、藏医外治科、藏药制剂科和放射、心电图、B超、检验等现代辅助诊断科室。
来自夏河县科才镇赞布宁村的74岁旦正吉躺在病床上休息,结束药浴诊疗的她手捻着佛珠。一辈子都在吃藏药的她告诉记者:“十几天前腿摔伤了,来医院住了一周,恢复得很好了,以前看病都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现在医院条件很好也方便。”
2018年,“藏医药浴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藏医药蜚声海内外。
“以前来看藏医的,90%都是藏族人。现在前来就诊的汉族、回族、蒙古族患者增多,尤其是每年夏季旅游旺季,不少外国人也慕名前来。尤其是药浴,一床难求。”看到藏药能为更多人解除痛苦,让桑老很是“欣喜”。
但与此同时,桑老又有所“忧”。他告诉记者,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藏医医生在青藏高原上采集动植物等天然药材,按古方制药。青藏高原藏药材生长周期长,随着藏医药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少珍贵的藏药材濒临灭绝。
每年6月中旬到7月底,当地进入藏药采药季,医院都会组织医护人员采摘药材。为了采集到药性高、品质好的藏药材,他们常常先坐车,再徒步几小时,一般都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饿了渴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
“以前去采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采集到很多药材,但是现在一天都采集不到多少了,藏药材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桑老说,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藏药材都有着两到三年的生长期,有的甚至更长。
还让桑老感到“忧愁”的是,藏药从药材到成品,需要经过清洗、晾晒、筛选、炮制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或标准。但如今市场上很多的藏药生产量很大,对于其配方的药材是否齐全、炮制是否规范有待商榷。
近年来,甘南州发布多项举措促进藏药发展。尤其是突出藏药材大品种培育,做优藏药材种植产业。扩大成熟药材品种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强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与驯化等举措。
甘南州、县两级藏医院年诊疗人次从2005年的16万人次,增加到目前近50万人次,藏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对于目前藏医药人才青黄不接、传承发展不足,很多行之有效的藏医药疗法和药方濒临灭绝,桑老建议,“守正创新,遵循古法,藏医药发展才能历久弥新。”
“发展的根基是继承。”桑老还认为,藏医药和其它学科一样,守住本源,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无论从藏医的诊疗,藏药的品质、到藏医人才培养,都要以全面、系统以继承为基础;在创新方式上,推动藏医药科技创新,促进藏医药发展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让更多民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为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