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理论体系完备、诊疗方法独特、临床经验丰富等特征。在3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中,主要依托家族传授、师徒传承、寺庙教育延续和发展。公元8世纪,第一所藏医药专业学校在西藏米林县建立,开启了藏医药教育的历史先河。新中国成立以来,藏医药现代教育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拉萨卫生学校开设了藏医专业中专班; 1983年建立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 1985年西藏大学成立的同时开设藏医系,招收了藏医专业首批本科生; 1989年,在原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的基础上,西藏藏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藏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发展的新起点。图为藏医学祖师玉妥·宁玛云丹贡布雕像。


西藏藏医药大学开设特色鲜明的藏医药学唐卡教学课程。现有医学唐卡由十七世纪藏医药大家第司.桑杰嘉措创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医学唐卡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将藏医药典籍《四部医典》的主要内容以“树喻”方式绘示出来。成书于1300多年的《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理论的根本大典。包括总则医典、论述医典、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内容涵盖藏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基础理论,细化了妇科、儿科、内科、外伤等学科,包含了解剖学、护理学、药学等众多学科。图为学校老师在对医学唐卡进行讲解。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学校的教师队伍从建校初的25人发展到当前的27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数为58名,占教师总人数的36.7%;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人数为90名,占教师总人数的56.96%。图为学校老师正在进行授课。

近些年学校在基础研究及抢救挖掘藏医药古籍文献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对珍贵古籍孤本、绝版进行收集整理编册出版工作,同时进行了三百年以来对《四部医典》的最权威、最系统的注释和推广应用研究,该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藏医药古籍影印珍本》和《传统藏药炮制技艺规范性研究》荣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藏医药史论》荣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一等奖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其中,《藏医药古籍影印珍本》2020年已出版60册,为藏医药学和天文历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史料。图为学校内馆藏的藏医药古籍。

西藏藏医药大学保护传统文化方面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其中“藏医水银提炼法”、“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藏医外治疗法”等项目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四部医典·后续医典部注释》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8年,“索瓦日巴——藏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学校还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8名。图为学校内展示的藏药提炼方面所使用的原材料。